400-123-4567

新闻资讯 分类
Bsport体育星河广告-电影圈中的魔性营销行为大赏

  原标题:星河广告-电影圈中的魔性营销行为大赏

  从网络中的讨论来看,这部电影自2018年立项以来,就话题不断。

  有些人很期待刘亦菲与迪士尼结合所能带来的精彩作品。

  还有人直言这是最想看中文配音版的外国电影。

  可以说,这部电影自前期筹划开始,就赚足了观众的眼球。

  2019年7月,迪士Bsport体育官网尼发布《花木兰》首支预告,定档次年3月27日,再次引发热Bsport体育官网议,24小时内全球点击量1.751亿次。刘亦菲的定妆照也使不少观众暂时忘却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负面评价,重新回忆起了刘亦菲“神仙姐姐”的形象。影迷们翘首期盼大半年,迪士尼又突然宣布改档,于7月4日上映,不久后再次撤档,并多次重复。再加上小道消息满天飞,各种撤档改档信息多到我连图都懒得放。

  如果说更改3月份档期是为了避免全球化疫情的冲击,尚且可以理解;但后来各种改档、撤档、定不下日期,这波迷之操作就多少让人迷茫了。

  8月5日,迪士尼突然宣布北美地区放弃院线发行,改为线上付费点播,直接消耗了观众们的大量热情与期待。《花木兰》的话题热度已经跌到了谷底,不少观众已经提不起兴趣。

  更难以接受的,还有那些为《花木兰》进行了大量院线宣传工作的电影院业主。

  这波在北美被炒糊了的电影营销案例,是不是和年初徐峥那部《囧妈》很像。

  关于电影上映这种文化营销活动,调动观众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个营销环节。

  古斯塔夫·勒庞在《乌合之众》中这样描述群体情绪传播:有意识人格的消失,无意识人格的得势。群体的思想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而迈向一个共同的方向,以至于能够立刻将暗示的念头转化为行动。

  不过对于电影产品而言,也有办法能够改变前期糟糕的营销宣传导致的困局,也就是电影本身的质量。好在9月11日《花木兰》会在国内电影院上映,若电影质量足够打动观众,观众也自然愿意为它买账。

  但是也有一些电影的魔性营销,直接让观众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。借助话题营销打赢一场漂亮翻身仗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。

  比如2017年年末,一部名叫《前任3:再见前任》的电影横空出世,刷新了我对话题营销的认知。

  这部电影很优秀吗?个人觉得它很平庸,客观而言,说它是一部烂片也不为过,但却能够逆风翻盘,以几千万的成本,将同档期的好莱坞大制作《星球大战8》按在地上摩擦,最终拿下14亿票房的好成绩,真可谓是以小博大,逆袭上位。

  (《前任3》前两周票房走势,数据来自艺恩)

  出人意料,2018年开年第一部破10亿票房的电影,竟然是被不少人看做烂片的《前任3:再见前任》。

  虽然这只是一部豆瓣评分5.5的电影,但在营销上,它绝对称得上是经典案例。

  首先它的选题本就极具话题性,足够打动人心,那些有着丰富情感经历的年轻人们,谁的内心深处还没有藏着一个难以忘怀的“前任”呢?

  那一段时间,大多数人应该都在朋友圈和快手之类的社交平台看到过一些短视频,几个年轻男女看完电影后,趴在电影院的座位上掩面而泣。

  甚至还有一些女生带着自己的前任与现任一起走进电影院,却在电影结束后目睹两任男友现场battle,这些足以引起观众们的好奇。

  还有一些人在观看影片之后,现场给前任打电话求复合,各种魔性操作堪比行为艺术,一时间引发线上线下的热烈讨论。

  经过对这些营销信息的接触之后,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脸懵逼的走进影院,莫名其妙的看着前排的女生哭的稀里哗啦,在电影结束后又不知所措的起身离开。

  除了现象级的话题营销之外,还外带一个很巧妙的“明星电话号码泄露事件”,短时间内引爆微博圈。

  当然,很多人在看完电影之后也会发张照片打个卡,记录一下自己看完了这部“网红”电影,使自己成为营销宣传中的一个环节,形成良性循环。

  但却让两种不同类型的观众不约而同的走进了电影院,让感性的观众们看完后流着泪打高分,让理性的观众们看完后骂着街打低分。

  但至少,他们都为这部电影买了单,创造出了“低口碑,高票房”的影视圈Bsport体育官网奇观。

  纯粹通过话题营销,硬是将情怀转化为14个亿的真金白银,其手段之高明可见一斑。

  当然,同样离奇的还有2018年最后一天上映的电影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所进行的线,风格文艺,同样不算佳片,却也拿下了2.82亿票房的好成绩,在文艺片类型中算是获益颇丰。

  ”营销案例功不可没。12月7日,发行方对全国院线发布了这样一条声明:

  之后,在快手、抖音之类的社交媒体上,出现了不少关于

  的宣传信息,热度居高不下,而这一切,甚至与电影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了。似乎买票的观众在进行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跨年仪式,而这部电影成为了仪式中的一个环节。

  新媒体时代,通过社交平台,以各种手段操纵大众情绪,以达到营销目的,似乎成为了一个产品爆火的决定性因素。

  这些电影不一定值得观看,但其中巧妙的营销技巧一定值得所有广告人学习。

  若营销的比重超过产品质量,绝对不是有利于社会的好事。没错,现在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杂乱信息,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已经成为了定律,但是在借助营销的力量的同时,更应该潜心打磨自己的产品,否则,即使现状再火爆,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。

  当然,这只符合普通产品,而电影产品有着自己的特殊性,它的主要变现渠道,正是这“昙花一现”般的票房收割过程,在短时间内割完了,目的也就达到了。

  若要改变营销>品质这一影视行业怪圈,除了需要电影人们自觉的潜心创作,也需要观众们品位的提升。

官方微信 关闭